傑出校友-----張美麗

DSC07346現齡:50
學歷: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專科畢業
       
南華大學鄉鎮縣轄市長公共事務研究所結業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在職學士學分班
經歷:第十三屆林園鄉鄉長
       
高雄縣第十三屆縣議員
       
高雄縣婦女會理事
       
林園鄉婦女會理事長
       
林園義消分隊顧問
       
林園國小義工婦女隊隊長
現職:高雄縣婦女會理事
事蹟:.領導林園鄉婦女團體十六年
   二.從政時要求工業區環境污染改善,確實做好工業安全。
       
三.鄉長執政時落實登革熱防治宣導,施作地下排水箱涵,徹底解決各村積水之苦。
   四.舉辦多次親子教育活動,及青少年體育競賽活動。

 DSC07665

 

 

 

 

 

 

 

 

 

 

 

 

 

  專訪             

 採訪整理   高一孝 鄭琳融    胡淑雲

珮妏    吳偉強 

                                   指導老師   鄭佩華

                                                     

                                                                

     那天早晨我們一行六人所組成的團隊,出發至前林園鄉長張美麗女士的住處進行訪問工作。從為學、成人、從政到從商,這位林園高中傑出校友經歷了諸多職業,因此對人生的體會比一般人更深,對事情也有更認真的態度。猶記得為學階段,曾有一段時間學習成就稍感吃力,但在進入高中這個人生的轉捩點時,張鄉長兢兢業業在自己學業上,昔日的弱點已不復存在;時光飛逝,自大學畢業後便成為一名護士投入社會工作,然而婚後因先生投身於政治工作,自己為也漸漸遠離醫療這條路;張鄉長雖不免覺得可惜,但仍致力於林園鄉的地方事務,如為學校爭取眾多教育設備、各路段安全設施的規劃,此舉對於教育及減少公共意外上,都有所助益及改善;此外更成立婦女會團,為保障婦女權益、促進幼兒親子互動、探視弱勢團體等方面,其辛勞付出皆有目共睹。以下便是我們整理的採訪內容

 

問:請您談談對於林中還有哪些記憶?(校園、同學、老師、上課情形等等)

答:在校園中庭有個小司令台(升旗台)是整個學校的中心,有少數老師的宿舍也在校園內,好像一個大家庭。記得老師宿舍的圍籬爬滿了紫色的牽牛花,很漂亮。校園內有多棵壯大的老榕樹及鳳凰樹。其中最大的老榕樹下有間褔利社,每到下課,生意非常好,尤其湯麵、米粉湯都非常好吃。

 

問:可否談談您就讀林中時功課、人際關係、體育…等等各項表現?

答:當時的初中入學需考試,所以小學大部份的學生都在惡補,我小學的功課不好,老師又常體罰,幾乎每天過著皮肉之痛的日子。考上林中之後,我好像開竅了,開始用功讀書。有一次居然考全班7名,當時我非常高興,我是乖乖牌的學生,非常保守,所以人際關係只限於班上兩女同學。

 

問:在林中時是否有某件事(糗事也可以)或某篇文章、某本書、某個人如:心儀的對象令你印象深刻?

答:就讀林中一年級時,參加校內歌唱比賽得第一名,曲名「情人橋」,當時行事低調,沒有特別的感覺。

 

問:您覺得現在的林中有何改變?

答:之前的林中共有六班都是男女分班,當時並沒有高中部;而如今國中部擴大了規模,學校也新增了高中部;環境部分則是減少了許多的鳳凰樹木,而門面和禮堂也重新整修過以及禮堂內也增加了不少設備,不像之前畢業典禮時都要擠在車棚進行,校門的門面在我當鄉長時落成,美麗又宏偉。

 

問:您當初為什麼選擇從事政治方面的工作以及您認為從政必須具備何種特質?

答:從政方面是因當初受到先生的影響以及自己的興趣,我認為從政特質最需要具備的條件就是個人興趣和為人服務的熱忱,主動想幫助他人並為人解決問題。

 

問:您到目前為止所經歷過最艱難的考驗是什麼?

答:一是教育孩子方面,剛從政時,孩子在國中生高中的階段,一方面要專心做好位選民服務的工作,又擔心忽略孩子的教育,所以當時內心掙扎又擔憂。二則是參與政治工作時所遇到的種種難關及考驗。

 

問:您是在何種因緣際會下參加了婦女會的行列?

答:主要目的為保障婦女之權益,以及關懷、探視弱勢團體,還有舉辦親子間的活動,以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問:請您談談您鄉長任內對林園的作為?

答:我爭取了眾多的基礎建設及交通安全的設施,例如多在十字路口設置交通安全標誌,可減少交通意外的發生;社區規劃綠化環境、地下排水溝興建,還有舉辦全鄉文化親子活動,以提升林園鄉生活品質等等。 

 

問:你覺得林園鄉之改變為何?

答:從以前的青山綠水到現在到處充滿煙囱的工業區,環境污染變得很嚴重。

 

問:您對林園鄉之期許?

答:一、希望能改善生活品質,建設大型公園。 二、三輕不要擴建。三、工業區導致之污染能降到最低。

問:您是否會同意孩子從事政治這方面之工作?

答:最主要是依他們自己的意願為主,但對我來說是持反對意見,因為從政是一條非常辛苦的路,也非想像中簡單,必須具有服務社會大眾的熱忱才會比較合適。

 

問:請問您如何兼顧政治及家庭?

答:家庭方面比較大的問題還是教育孩子上,在他們讀國中時我就把他們送到規定住校的學校就讀,才能全心從事政治方面的工作。

 

問:您覺得男女從政之差別所在為何?

答:因主觀因素下女性從政比男性困難,因此必須同時扮演許多角色,如鄉長和母親及妻子的角色,而且必要時也必須表現出強悍的個性。

 

問:您對母校的期望?

答:校區土地之擴大並未完成,是我覺得較為美中不足之處。也希望多增加體育設備,讓學子的精力有發洩的空間。

 

問:請問您現在從事的休閒活動是?

答:爬山、運動、看書…等來紓解壓力。

 

問:請問您目前從事哪方面之事業?

答:我與先生從政生涯加起來有23年之久,現在只想要好好休息,,把自己回歸家庭,專心從商,做點小生意,過自在自我的生活。

問:可否請您給我們林中學子們一些鼓勵的話?

答:充實自己的學識.、行為不要偏差、謹慎擇友並且懂得把握當下,以及做什麼角色就要像什麼的認真負責態度。

 

    即使今日不在政治崗位上,張鄉長依然掛念林園這塊土地,希望它能夠變得更好。一直想為學校爭取校區土地擴建一事,只希望能夠讓學校利用較多的土地資源而竭盡心力奔走不暇。對於工業發展和自然生態兩者間的選擇,張鄉長更致力於環境的保護,所以任內始終未讓工業行為在這塊土地上過分擴張,但現在對於經濟和環境的消長制衡,亦是張鄉長不遺餘力的所在,這不只是他對林園鄉的付出,也是自我的期許。服務熱忱及關心鄉民情懷,一直是她的堅持。最後她勉勵我們「求學向上,當盡其心盡其力」。當我們告辭之際,心中帶著滿滿的收穫,我們感受到的不只是經過大半人生的經驗分享,更是如沐春風在這一場戶外的課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