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校友-----林進能

DSC07231現齡:61                                  

學歷:台灣省立高雄高工

      台灣省立台北工專    

 

經歷:明公司董事長

 

現職:明公司、明文教基金會董 事長

 

事蹟:一、設立明公司暨明文教基金會,捐款文教機構

      二、每年撥款二百萬元,補助林園鄉及大寮鄉各中小學校,推展學校特色及文教工作。

      三、每年撥款補助林園高中、中國中、潮寮國中,林園、王公、港、中、金潭、汕尾、昭明、潮等國小各十二萬元,推展文教。

      四、每年補助100名貧寒學生註冊費,高、國中生每學期三仟元,國小每學期二仟元。

      五、經常辦理學生緊急救助及學校特殊補助。

DSC07199

 

 

 

 

 

 

 

 

 

 

 

 

 

 

 

專訪                  

   採訪整理:高三愛   謝皓薇

                                           高二愛    楊芝芳

                                           鄭琬禹  張簡慈蘋

                          指導老師:蕭瑋裕

 

    二月中旬的仲春時節,林中傑出校友採訪小組─皓薇、慈芝芳、琬禹四人,攜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夕陽餘暉的映射下,踏進了一間坐落於高雄鄉村卻有著廣大連鎖產業的公司,那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我國高爾夫球頭產業製造商─鉅明公司。明公司是國內排名前四大高爾夫球頭的製造者,其全年總營業收入毛利額度早衝破上億的關卡,並已由國外代工廠轉型為自立品牌的研發公司,現已研發新的鈦金球桿頭並開始承接外國訂單,故該公司可稱得上是前景看好且深具發展潛力的陽光企業。

    一踏進陌生沈靜的辦公大樓裡,四周寧靜的感覺更襯托出內心的徬徨和緊張,而握在手中的筆記本也越握越緊。無語的,在員工的帶領下,沿途所見的佈置與擺設,彷彿置身於美術館中,走廊上懸掛的油畫表現出此地主人翁的藝術氣息和人文修養。剛邁入房間裡,便看見訪問者林進能董事長,一瞬間我們頓時錯,錯的是林董事長比我們想像的年輕許多,那烏黑油亮的髮色讓人猜不出他實際的年齡,可是歲月在他臉上卻也留下了飽歷事故的深刻痕跡,體現出智慧的象徵,不禁拿起手中的資料對比了一下,想再次確認是否真是林學長本人,至於外在穿著上,學長依稀散發出一種既莊重又和藹可親的感覺,整體而言,在看似高偉岸的服飾下,掩蓋的卻是能隨時爆發衝勁與活力的身軀和意志。

 

    隨後,我們帶著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開始訪問,而林學長幽默風趣的談吐為我們化解了幾許緊繃尷尬的氣氛,於是在學長娓娓的談話聲中我們彷彿穿越歷史軌道見識到他那傳奇的一生:

    3040年代,因為生活困苦,物資缺乏,所以能求得溫飽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因此學長的父母並沒有接受過基礎的義務教育,但學長為了將來,為了他的人生,不怕吃苦,在幫忙家事之餘,還努力奮發圖強的靠自己讀書爭取好成績。我們不禁設想當時學長的志向與理想,應該是單純而直接的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吧!所以才能在沒有人的指導下,獨自一人在黑夜中摸索學習進步的法門。而在那國中青澀歲月的求學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被老師處罰,這時我們不禁捫心自問,誰又何嘗沒在小時候因一時的頑皮搗蛋而被師長處罰過呢?想必大家也都有過同樣的經歷吧!

    時光荏苒,很快地在求學的過程下,畢業於現今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前身的台北工專的林進能學長,找到了他在社會上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改變他一生的轉捩點。那時學長與同校同期畢業的人一起到同一地方工作,卻遇到了位能改變他一生的專家並全力以赴地向他求教學習,進而奠定了他往後在面對生活工作等問題挑戰時,得以成功克服難關的態度和智慧。由於學長是白手創業的企業家,我們深深地佩服於他現今的成就,那到底他是如何踏進這創業之路的呢?據學長所言,當初會踏進製造高爾夫頭的事業,主要是因為朋友約說要合夥經營投資,所以為了達成這個創業的夢想,「初生之犢不畏虎」的他貸款借錢投資,但是台灣那時對於高爾夫球的運動並未興盛,所以公司也曾經一度面臨倒閉的危機,可是他並沒有輕言放棄,並沒有被危機打倒,終於在透過朋友的介紹和幫助下,他撐過來了,將「危機化為轉機」把「阻力變成助力」,因此從學長的口中聽到這樣的奮鬥史,讓我們不禁深思學長從哪裡學到如此執著的態度,來支撐他對抗商場中的風浪,我們猜這應該是那位專家留給學長最珍貴的禮物吧。

    在國外,因高爾夫球運動較為興盛,再加上經商的需要,所以能否流利地和國外的客戶溝通就成為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為此學長積極去補習班加強了英文與日文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讓業績更容易去提升。而對經商的看法,學長認為做生意不比讀書好,每接一次訂單就等於接受一次新的挑戰,能否如期的出貨並控管品質的優劣,以及考量和調整人力與資金調度的問題,甚至於負擔該案件所有成敗的責任…等等,這是身為公司的最高決策人所應時警惕在心的,因為他不只是個人,公司多少員工及其家庭的生計都得要仰賴每一份訂單每一個業績的撐持,所以每一個決定他都必須深思熟慮,因此他背負著許多人的未來和希望。而這也讓我們發覺,身在高位的人所作的決策是足以影響其下的每一個人的。對於員工,林學長所在乎的不是學歷,也無關是否名校熱門科系出身,他唯一強調的是,只要員工有積極的服務熱忱,對正確的事有所堅持,他覺得這樣就很可取了。而在商言商對經營企業的重點,不外乎是努力、信譽和品質第一,只要品質第一就可以肯定一切,讓客戶可以感受用心。

    言談中,學長又提及明公司的三大原則也是他個人貫徹施行的座右銘:

健康

他覺得健康是一切的根本,甚至員工的健康也在他的責任範圍內,只要員工身體健康要做任何事都可以,為此他在公司內每年舉辦運動會,讓所有的員工知道運動的重要性,因而也帶動公司內注重休閒的風氣盛行,畢竟「健康是一切的基石」而「適度的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和諧

所謂「家合萬事興」,學長說公司就像一個大家庭似的,所以不應該有小團體,分裂只會帶來不必要的衝突和資源的浪費,更造成作業上的推託和延宕,甚至產生種種妨害進步的亂。因此公司要不斷地進步,只有更加地和諧,而同心協力眾志成城就是力量的源頭,這是每老闆所想去積極營造的工作環境。

創新

商業走在時代的尖端,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吸引顧客的目光,刺激買氣、創造財富而這更是商業行為所必須。此外,人就是要「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人腦不斷活用才不會死板不會被僵化,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所以在這三大原則的貫徹下,林學長不斷地推陳出新,隨著現今材料科學潮流的不斷推進,明公司也將這材質極輕卻又堅硬且耐高溫抗腐蝕的鈦金屬應用在該公司的產品之中並獲得客戶的讚譽和廣大迴響。

    而台灣,在常與國外接觸的學長眼中又是怎樣的呢?在他眼中的台灣,升學主義讓台灣人以前所具有的良好技能都消失了,為此我們必須得向國外看齊,因為能力才是智慧,才能有所作為,若個人沒有一技之長又該如何在現今社會生存呢?像日本有所謂的達人,即指有一技之長且非常專精的人,而台灣人卻只會紙上談兵,好高騖遠,此時我們心中起了一個疑問,那我們該如何抉擇呢?學長解答說,現在的我們應該好好專心於課業,畢竟在台灣生存,還是以文憑為,對於一技之長,我們可在空閒時來學習。

    此外對於經營另一間公司新統一牛排,學長表明並非剛開始就是自己想去經營的,完全是因為朋友結婚之故而希望他頂讓下來,當然當下的他仍有許多疑問,他也做過相關的市場調查和產業前景分析,他說千萬別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做下錯誤的抉擇,一定要了解過市場的評價和需求,才不會「血本無歸」甚至於「賠了夫人又折兵」。也因為這樣做事嚴謹「大膽心細小心求證」的處事態度,讓公司員工能放心的讓學長去掌舵,並帶領公司的業績蒸蒸日上、蓬勃發展。

    談及學長對於母校的貢獻,他說則是發自內心的付出,純粹是「飲水思源」、「吃果子拜樹頭」,例如耗費資邀請明華園歌仔戲正團來鄉里表演,為的是希望學弟妹們,能欣賞到高水準的鄉土文藝演出,而我們也知道,學長每年對於故鄉在推展文教工作方面更是不遺餘力,甚至還補助100名貧寒學生註冊費,這些偉大的貢獻,不禁讓我們佩服的五體投地。

    隨著夕陽的西下,訪問的行程也漸漸地邁向尾聲,學長和我們之間的陌生與隔閡,更是在彼此一問一答與對母校共同的熱愛中,銷融無遺,所以話題也逐漸的輕鬆了起來,而對於現在年輕人新一代的流行用語,學長並不是十分瞭解,因此在我們七嘴八舌的解釋完後,也請教了學長對七年代草莓族的看法:他覺得那是單指某部分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時代的改變並不一定會影響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了,「天生我才必有用」,「修身在個人」,必須一點一滴努力付出,才能獲致甜美豐碩的成果。

    最後,學長語重心長地,以歷經了大半歲月的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我們,壓力是成長的助力,把吃苦當作吃補一樣,如果沒有壓力,人就不會往目標邁進,正如同沒有壓力又如何能讓碳變成鑽石呢?而想要發光發亮,想要人生璀璨耀眼,光彩奪目,唯有學習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精神來面對難關險阻。但學長也一再叮嚀,現代人生活忙碌緊湊,容易壓力過大而過大的壓力卻會讓碳粉碎,使人崩潰,所以紓解壓力也是人生課題中重要的一環。而該如何紓解壓力呢?平常有休閒活動的學長告訴我們,假日可以到戶外走走,從事自己喜歡的運動,適度的休閒可以使長期緊繃的神經獲得良好的休息,或者從另一個角度看,對於工作內容有興趣就不會怕累,必須把工作當成自己的興趣,且跟著自己的興趣走,而興趣就是意志力、動力、推力,任何事有動力最重要,做任何事都可以成功。

    結束了當天的訪談之餘,我們四人終於瞭解到「成功絕不是偶然」、「在成功者的背後,一定會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血淚史」,因此如何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走的坦蕩不屈?走的築夢踏實?相信在林董事長進能學長的引領下,我們已經彷彿看到了在成功彼岸所放射出來的光芒。

                             

 

 

心得

 二愛  楊芝芳

早上第四節課,肚子正餓的呱呱叫時,突然接到了一個令人措手不及的消息,我們即將於下午出發,採訪一位畢業於本校的傑校友-林進能學長頓時腦袋裡一片空白,一直沒在注意時事的我,一點也不知道他的個人背景,從事什麼方面的工作,有著怎樣傑出的事蹟心慌意亂的我們,如坐針氈,趁著剩下的幾小時,小小惡補了一些資料。緊張的心情,弄得我們什麼也記不清楚,這突如其來的一切,讓感覺就像夢一般。

    緊接著,師長通知準備採訪需要用到的鮮花,要注意哪些方面,哪些細節時,更加確定這次臨時採訪的真實性,正當緊張的感覺已經蔓延到全身時,我們即將搭車前往一間座落於高雄鄉村,有著廣大連鎖產業的公司明公司不知老師們是否也有緊張的感覺,在前去的路程中,有稍微的迷了路,這也成了這趟訪問的一段小插曲,讓我們心情添加了一點歡笑,也稍微舒緩了我們緊張的心情

    終於,我們到達了公司門口,走進大廳,四周一片寧靜,帶著忐忑不安的心,緩步的上了位於二樓的訪客室。進了訪客室迎接著我們的,就是這次要專訪的對象-林進能董事長,剛見到他時,他的外表不像他實際年齡,而是高大挺拔的。獻上我們早已準備好的鮮花,這時,心中緊張的感覺又湧上了心頭。學長請我們稍坐休息、喝茶,且問了這次專訪的採訪大綱,揭開了我們訪問的序幕。

    學長小時候在讀書方面並不是特別的突出,也像現在的學生一樣愛玩。在畢業後,才逐漸展開了他事業的第一步。起先以參與投資的方式工作,之後因同事們都放棄了,才決定獨挑大樑。因為從事的貿易工作,對象多屬外商,所以學長學習了英日語,增加自己在外語溝通上的能力。而從事高爾夫球頭的他,也相當的重視運動,不僅是自己,每年,也都會在公司舉辦運動會,讓員工們也體會運動的益處。

    訪談中,從學長的談吐裡發現,他是個非常樂觀的人,不管從小事到大事,他都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呈現舉手投足間,散發了一種自然的親合力,化解我們的緊張與尷尬,接下來的訪問就像是好朋友一般的談天。讓我發覺,董事長並不一定只有可怕、權威的一面,跟員工客戶們,也有輕鬆的一面。在和樂的氣氛,工作的成效也能不錯,我想這就是學長所謂的「家合萬事興」吧!把一個大公司當一個家族一樣的經營,應該就是他最佳的經營之道吧!

    回想當初訪問,只是因為好奇心及愛玩的心理才報名,沒想到卻是充滿挑戰。第一次正式的訪問,讓人緊張的喘不過氣,結束了心驚膽跳的訪問,緊接著的,是將我們所聊的點點滴滴,用簡潔易懂的文字,寫成一份專訪,這也是除了訪問以外的另一項經驗。雖然聽起來很簡單,只是將所發生的事紀錄下來,但卻是花了我好幾晚,絞盡腦汁,用盡一切所學,極力將當天的景象一一呈現,兼顧文句與措詞,希望使讀者想進一步了解有關林進能學長的一切。這份心得除了紀錄自己這一次採訪的過程、所投入的種種以外,同時也記下了第一次採訪的青澀、笨拙。之後如果還有類似的機會,我想我還是會積極的爭取,不再是因為好奇與愛玩,而是發自內心的再一次挑戰自己。

感想心得

  二愛  張簡慈頻

    採訪終於結束了,想當初,聽到老師說要需要四人去採訪傑出校友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怎麼會有一股衝動,而邀好朋友一起去向老師報名,現在想想,覺得我們的膽子很大,但是爲了我們以後的推甄而做準備,且也想聽聽看學長所經歷的辛苦過程。

    而我們要採訪的傑出校友,是一間叫明公司的董事長林進能,是製造高爾夫球頭前5大廠商之,而在2月的某一天,突然接到老師的消息,說下午馬上就要去訪問,這個消息讓都我們這幾個要去訪問的人不知所措,不過好險老師就叫我們中午去那邊惡補且補充有關於學長的資料,這個時候就覺得訪問其實是很深澳的,以前怎麼沒好好準備要訪問的內容和看電視學別人怎麼訪問的,這樣接到消息就不會手忙腳亂的,不過幸好學姊不會緊張,所以學姐就擔任問問題的人,這讓我們了點口氣,且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跟著老師們去了明公司訪問林進能學長。

    聽著學長訴說著他所經歷的辛苦過程,讓我體會到「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永遠都不會成功」和「99分的努力還要加上1分幸運」,年輕人要勇於去創造機會,但最重要的事,要事先打探和做足事前的功課,且他又講「一技之長很重要」,在這現今的社會,大學生還比專科學生還找不到工作,原因是大學生滿街跑,拿到一張文憑很簡單,但如果不是頂尖又有何用呢?學到一技之長,讓你自己增多項長項,也讓自己以後找到一份好工作,除了一技之長外,最主要的還是顧好自己的健康,不然在好的能力,會都沒辦法發揮上,所以在空閒的時候,可以從事自己所喜愛的活動,讓自己放鬆心情,才能面對重大事情。

    訪問讓人感覺是很容易的樣子,只要去問問題就好了,回來寫寫所問他和他回答的問題,但到真正去面對大人物時,跟原本想的都不一樣,問了問題就要造著那問題繼續慢慢問,且回來還要寫訪問稿,怎麼寫又是個大問題,內容要寫的真實又不失讓人看下去的趣味,真的很困難,也讓我們傷透腦筋,不過卻讓我學習一次實戰的訪問經驗,且認識有趣的學長聽著他訴說著生經歷,讓我們學習很多,所以這些困難真的變的不算什麼了。

 

 

 

 

                                           二愛  鄭琬禹

    『董事長』這個名詞,我們常常在電視或書上看見,但是卻未曾實際去接觸這類的人,或許就是如此,才讓我對它有了莫名的畏懼。接到突如其來的採訪消息,沒有心理準備的我,慌了手腳,況且對方還是位鼎鼎大名的董事長,更令我緊張萬分,從未想過我會去認識大人物,何況是要面對面採訪呢?

    在夕陽餘暉下,我們開始前往著在國內有著極多連鎖公司的明公司,路程中,因為深怕準備不足夠,加上過於緊張的關係,腦海裡一直出現模擬的採訪過程,懼怕會錯過每一個小細節。

    抵達目的地,綠油油的稻田,一大片的竹林呈現在眼前,那些景物是熟悉的,並非是像台北那樣,處處都是大樓,讓人感覺有壓力,徐徐的微風吹著我的臉,那清涼舒服的感覺,緩緩的減少了緊張,這樣舒服的地方,想必是工作的好地點吧!

    帶著忐忑不安的心緩緩地走進公司,四周的寧靜更讓人緊張不已,一進門時,裡面的員工親切的向我們問安,這樣的親和力讓人有種溫馨的感覺,在走廊上,像是進入了一間美術館,四周的畫吸引著我的目光,每一幅都是那樣地印象,讓人望卻不已。隨後,當我第一眼見到學長時,我不禁懷疑起他真的是學長嗎?他那和藹可親的笑容,溶化了我僵凍掉的硬身體,眉目慈善的樣貌,散發出慈祥的味道,在招待我們時,一點都不失親切,學長跟我想像中的模樣差個十萬八千里,果然要親身體驗才會知道感受的。

    採訪過程中,我彷彿遊走在學長的人生道路上,那感覺如同親身經歷似的,是那樣地逼真,卻又那樣地耐人尋味,而學長口中道出的故事,每一件都是考驗,從小到大,讀書都是靠自己,出外工作,也是自己個人離鄉背景,甚至到創業遇困,還是自己去解決,這樣的學長,令我敬佩萬分。在那些故事中,我也了解了當一位企業家,一開始就是付出,並且要學習各種東西,並非像電視上演的,只要簽簽公文就好,而是要隨時想著公司,並且為公司及員工謀取最高的福利,另外還有種種考驗等著你去克服。

    接近採訪尾聲,從學長身上,我知道了什麼是好老闆,一位好老闆是不會只想著自己利益,因為他知道一切的結果並非都是靠他個人,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部份,沒有了他們就沒有公司現在的成就,所以學長還為了員工的健康著想,每年會舉辦運動會,讓每年都工作的員工們能動動筋骨,這讓我明白了一句話『有努力,不一定會有結果,但是沒有努力,一定不會有結果』,人都得一步腳印的走,靠著自己努力的結果,而品嚐甜美的果實,就算沒有成功,我想那也不愧對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