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媚的春光、熱傘高張的夏日、涼爽的秋天、寒風凌冽的冬天裡。多少個披星戴月的日子,犧牲無數着寒暑例假日。將足跡印在海濱細沙的快感,向無際水平線投擲石頭的樂趣;而穿梭於鄉間的羊腸小徑,邁向清水岩階梯推蹬的碎步感,及將血汗凝結灑落在跑道上的那股剛毅鬥志,交織著酸、甜、苦、辣-田徑運動生涯。匆匆與林中田徑隊二年有半,一批一批的走了,孩子們,多年以後,可曾追憶訓練期那段同甘共苦的日子嗎?還記得為師之教誨:“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嗎?”
思緒著那段終昏挑燈寒風刺骨的冬季訓練,苦嗎?“怕苦,苦一輩子;不怕苦,苦半輩子”知道其中哲理嗎?基本動作之推蹬、柔軟度拉筋訓練,骨頭都受不了,教練還是命令照練不誤,諸位會責怪為師的無理要求嗎?槓鈴的重量及循環訓練滋味如何?枯燥乏味的間歇訓練一直是諸位最感頭痛的課程,但諸君可想,速度性的耐力皆出於此法寶之養成,及年積累月不斷苦練而方能締造佳績,諸君回顧再思,心血白費了嗎?榮譽又豈是不勞而獲的?
追昔而今,孩子們依復著長相左右訓練營-林園國小司令台。多少個歲月,無論颳大風、下大雨、跑道上永遠印著你(妳)的釘鞋足跡,雨勢下個不停,間歇訓練你(妳)們不敢回司令台,而讓雨水相伴著奔馳跑道,你們會說好爽,教練深怕諸位著涼,收操後精神講話,你們永遠面背著風向,而讓為師喝西北風,知道教練的用心良苦嗎?
初生之犢的你們,會說運動是為了出風頭嗎?是學校的特殊份子嗎?諸位是否還記得為師第一次寫訓練教材,於前言的那段話嗎?……運動並不是為了出風頭,而是智慧與體力融合的高度表現,也不是為比賽而訓練;是接受訓練而參加收驗。……學校課業和同學們沒有兩樣;生活管理完全接受學校的指導。練習田徑並不是塑造諸位成為學校特殊份子,而是代表林中精神一員。為學校爭取榮譽,為鄉梓盡心力,亦時予告誡諸君:“人站得愈高,頭要看得愈低”。此種種還銘記於心否?那本動用為師一個月加班熬夜所完成訓練教材,還存在嗎?
無論何時何地,為師永遠記得諸君。一年半載,甚至三朝元老黃雪珍於相處的日子雖短暫,卻很充實;訓練雖苦,但苦中作樂。毅力與鬥志也都是訓練出來的,成功之前總是佈滿著無數橫逆與障礙,忍受著旁人譏嘲,默默的耕耘,那才是可貴的,成敗與否,並不足畏,重要的是能記取失敗教訓與經驗,那才有成功的機會。願諸君將來無論從事何業,都能堅此信心,勇往邁進。再三思緒,還記得為師教你(妳)們的那幾首歌嗎?“嘿,看我們林中田徑隊誓志大團結,要把那對手徹底擊垮”……,激昂的鬥志,第一屆全軍覆沒,鍛羽而歸……第二屆發奮圖強,煎雪前屆意志……正在訓練中的學弟(妹)們……薪火相傳,綿延不斷,為的是什麼呢?
一個人生命有限,但價值卻無限,為了塑造英雄,該犧牲多少個無名英雄,孩子們,果有成就的一天,會記得昔日朝夕相處,相互磋砌的隊友嗎?一群默默指導你(妳)們的老大哥、姊及助教們,會知恩圖報嗎?更會想到鄉梓需要諸位之效力嗎?無論世風如何,願諸君不要忘掉那段同甘患苦的日子,更不要忘了為師之教誨,則為師雖盡瘁,心感足矣!
寫于民國70年6月27日予55年次林中田徑隊畢業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