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長在屏東縣恆春,家中務農,五歲起開始見習,陪伴父親趕牛去山上吃草(台語:顧牛)。八歲起,假日便換我一人和鄰居小孩一起去放牛吃草,現在想一想,挺好玩、挺刺激的。
國小畢業之後,想要讀國中而不能就讀心裡好難過,原因是家中沒有足夠的經費,家人只好犧牲我,只讓兄長去外地就讀屏東高工,不能升學的我,只能找工作賺錢幫忙家裡,也就這樣我的人生就開始當起童工。工廠的同事幫我取一個名字(阿草),就這樣當了三年阿草的日子。
記得我第一份薪水是1,200元,工作一個月才領1,200元根本不夠用,心裡在嘀咕著,可是老闆說因為你太小了,又不能做什麼,只能做工廠內的雜項工作,工資本來就低了,而領這1,200元就必須支付兄長在外一切費用(如伙食、住宿費…等)。日子已過半年多了,我身上根本一毛錢也沒有,所以我只好再想想其他辦法,於是我要求工廠,我想要做論件計酬的針織,因此才讓我有機會再度當學生(就讀高雄縣林園國中補校),補校的生涯就這樣啟程。
那年我14歲,剛進補校就讀時才知道有這麼多大哥哥、大姐姐們,甚至是爸爸、媽媽級也來求學,我心裡好佩服這些忙碌的大人好有上進心,這時我也反觀自己,我必須努力讀書,就算辛苦也要撐下去,不讀書將來會被社會淘汰。
在補校期間遇到啟發我的良師(蘇政夫老師),他鼓勵我們,讓我們不畏人生這條曲折的道路。在校期間一邊工作一邊讀書,每位同學都非常珍惜彼此、互相鼓勵,讓秀美倍感窩心,其實,我從小到國中時期,個性較害羞且木訥,不太愛說話,因母親說過(囝仔人,有耳無嘴)只有聽話,不可插嘴發問。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所以自然在語言表達上較欠佳,但在內心深處裡只有不平等待遇,早已埋在我很深很深的內心裡。
國中補校畢業後,我身上還是背著重重的養家責任,及負責兄長讀大學一切所有之開銷,堂妹稍來訊息"工廠有欠人",就這樣我一人隻身帶著簡單衣物,坐車北上到台中,與堂妹在工作的地方會合。
當時,我只有國中學歷,也只能擔任作業員的工作,但我很認真,廠長也注意到我,很欣賞我做事的能力,且不計較隨傳隨到。之後,工作慢慢受到老闆的欣賞及肯定,一路升上生管人員(辦公室助理員),也接觸到企業管理課程,也因此有這樣的機會慢慢了解到如何管理一家小工廠。
因為工作壓力大到我無法喘息而辭去工作,後來轉換工作到台中潭子加工區,一人在外面租房子、吃飯,說實在領到薪水所剩無幾,但為了輔助兄長費用還是要繼續打工。我曾經一星期只吃一條土司麵包過日子,平常吃麵,真的好窮好窮,然而每當假日放假的時候,看窗外的火車上旅人回家,而我呢?因沒有多餘的費用,家也住好遠好遠(屏東恆春),根本就是只能想想就好。這時讓我想起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想念雙親又不能回家,那種"淒景"有誰能知道!那年我才十九歲,可是卻要承受好重好重的責任。
在一次偶然機會裡,聽到收音機訊息,電台要招考助理人員,我毫不考慮就跑去應徵,何來的勇氣我當時也不知道,重要的是我被錄取了,這時候我的生涯工作又是一個新轉機,就這樣我進入電台工作,一做就7∼8年之久,電台提供吃住,對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二十六歲那年,我辭掉電台工作來到桃園楊梅,與兄嫂們一起住,因我想要再度進修高職,於是補校生活又再度響起,二十九歲畢業於桃園楊梅永平工商補校。
三十歲找到對象結婚,婚後育有一女,先生工作穩定又顧家,女兒又可愛,此時是我最幸福的時光。
三十九歲那年懷孕生老二,不料懷七個月大時突然血崩,以致老二是早產兒,當時我及肚子裡的胎兒都有生命危險!經過醫生拼命搶救,才把生命撿回來(感謝長庚醫院的醫師及護士,不辭辛苦地看顧)。
兒子生下來之後,在加護病房跟生命拔河,病危通知連續簽三張,真是難關重重,接下來生長過程也起了變化。兩歲還沒有語言,當醫生評估診斷之後,確定孩子是自閉症,也拿了手冊方便做各項資源,頓時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因此就接受社會局通報,接受早期療育的課程訓練,直到四歲兒子才會說出一句話,當時心情比中特獎還高興。身為母親的我不斷進修相關特教課程,自己教自己的孩子,時間長、刺激夠,小孩肯學習,慢慢地在進步中。
孩子每天需治療、排課程,整天騎機車載他四處到醫院、診所、排課….,上課內容有語言課程、職能課程、物理課程、人際互動(社會性互動)、感覺統合課程。
光上這些課程,大人好累小孩更累,只是他不會說話、不會表達,看在眼裡真是不捨。在上治療課程中,認識很多家長和我們相似,彼此建立互相支持。
於是在民國93年12月發起新竹縣市親子聯誼會,主要對象是家中有發展遲緩兒童或特殊兒童的家長,互相支援、關懷及教養資源分享,如今已開辦第十年聚會(親子聯誼會)。
社會是個大染缸,多樣的人很多,剛出社會的新鮮人要有相當夠的意志力,才不會被它汙化你的人生。我很小就出社會,但一些惡習我絕不找它(例如:喝酒、抽煙、吸安…..等),所以,在我身上是看不到它的氣息存在。
人生要有規劃,命運是掌控在自己手中,看你如何規劃,成功是留給充份準備的人享用,如果沒有時常多充電、多充實自己,那成功之路將會離你遠去。把握現在,能有機會讀書,就要盡力去實現,人生目標就會很快接近你。
我今年五十歲,尚在就讀大學,因應工作的需要,所以再度當起學生,這也證明人生活到老、學到老的最高境界。在這也鼓勵大家,多用點心來關心你的家人,尤其是爸爸、媽媽他們是最辛苦的,多用點心規劃你自己,你的未來已經成功一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