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音樂播放:

補破網

 

 

 

 

 

漁業ㄟ故事---信仰篇

  • 漁民信仰--媽祖
  • 東港東隆宮王船祭

媽祖出生之前,父母已有一男名洪毅及五個女兒,惟獨子體弱多疾傷感一子單薄,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再賜麟兒,以光耀林家宗嗣綿延。值宋建隆元年(公元九六0年)歲次庚申三月二十三日傍晚,忽有一道紅光昌瑩奪目,從西北方射入王氏房內,異香氤氳不散,王氏俄而娩,不料又生下一個女嬰,大失所望,由於時顯有祥瑞徵兆必非等閒之女,也就特別疼愛,因為出生至彌月間都不曾哭啼,便給她取名林默,亦是當今民間所崇奉的媽祖。

宋太宗雍四年(公元九八七年)媽祖已二十八歲,農曆九月九日,那天媽祖特別早起梳洗換裝,塗指抹粉,盛裝打扮像似仙女一般美麗,步出閨房,低頭輕語向幾個姐姐告別說:『今日乃重陽佳節,我欲登高遠遊以暢素懷。萬望諸組,孝敬雙親,共享天倫之樂』。並依依不捨拜別雙親而去湄嶼。九九重陽秋高氣爽,湄洲山上金菊盛開,海風輕拂潮音盈耳。媽祖緩步登上湄峰,站在一處摩崖巨石上,舉目觀瀾,碧海連天,風平浪靜,漁帆點點。回顧灣內,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奇觀,晶瑩奪目,景緻優美,令人陶醉。這時從天空飄來一朵巨大彩雲,傳來陣陣輕妙鼓樂笛聲,頃刻湄峰香霧繚繞,媽祖端立彩雲上,冉冉升空,此時島上漁民百姓望見萬里晴空有片艷麗繽紛彩雲騰空而上,又隱約聞見悅耳的絲管仙樂之聲,雲中許多金童玉女,握旌旗,頂彩傘,若隱若現簇擁著媽祖昇天了。

日後,湄洲島上時常香霧瀰漫,曾有多人看到媽祖身著朱衣,飛翔海上,神靈屢顯,救助遇難漁民無數,感其澤佑美德,在湄嶼山上建祠供奉,尊稱她為「通賢靈女」並在湄峰摩崖刻上「昇天古蹟」四大字,士人相率祀之。

東港是個漁村,在東港,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成了東港相當具有特色的一種地方現象,而在上百間廟宇中,東隆宮是東港人信仰的中心。
「東隆宮沿革志」的記載,主神溫府王爺姓溫名鴻,生於隋煬帝大業5年(西元609年),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微服出遊時遇險,溫鴻捨身救駕有功,與當時救駕者共36人,一併賜封進士。
沿革志指出,後來36進士奉旨巡行天下,不幸在海上同時罹難,太宗痛失功臣,追封「代天巡狩」,下旨造瘟王船,王船上御書「遊府吃府,遊縣吃縣」,並敕令凡王船所至,百姓官府一同奉迎。
民間傳說,溫鴻成神後常在海上顯靈救難護航,清康熙45年 (西元1706年),當時東港鎮海里發現一株漂上岸的神木,上書「東港溫記」,顯示溫王欲在台灣定居,這是東隆宮由來。
王爺信仰是屬於去除瘟神的一種信仰,當年漢人來台開墾,瘟疫瘴癘彌漫,而形成了王爺除瘟的信仰,東隆宮王船祭典就是送走瘟神的一種祭典。
王船祭譙期共七天,是東港鎮的全民運動,七天的譙期過程分別為請王 (請水)─王駕出巡 (一共四天)─遷船遶境─宴王─燒王船。
整個燒王船的儀式耗時,在搏杯請示焚燒時間後,往往近凌晨,燒王船也是送走瘟神。
舊例規定,王駕離去七天中,鎮內不得有鐘鼓聲、戲曲聲、鞭炮聲,免得千歲以為地方信眾再度歡迎回駕,也怕煞神疫鬼循跡而回;另為免漁船與王船「相撞」,規定七天禁出海捕魚,但恐影響漁民生計,改為三天。
開光後的王船就擁有神性,被稱為「王船大爺」供俸在東隆宮廣場供民眾膜拜,王船彩繪雕工精緻華麗,圖案都是歷史、忠孝節義的故事,整艘船非常的漂亮。

 

 

 

 

 

王船

 

 

 

 

 

媽祖與燒王船 對漁民來說,是很重要的信仰及儀式活動。

媽祖